公告訊息
發佈日期:2022年09月07日
古玉器賞析

現今的古玉,大部分系指在古代受中華文明影響之地區所遺留、傳承之玉器,其功能隨時間變遷各有不同,最早玉器通常為祭器、法器、陪葬器,後漸融入日常生活,從翎管、腰帶扣、劍柄、帽正、玉珮等多樣形態,因此我們可以從幾個 最經典的型制來鑑賞、識別古玉。
玉璧

玉璧是古代文獻裡的祭祀用玉,也是墓葬裡常見的陪葬品,尤其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漢代之間,每個時代都有製作玉璧。不曾間斷的製璧歷史,顯示此一品類的重要性,而不同的成形方式與造形紋飾,正好勾勒出製玉工藝與時代風格的演變趨勢。本文即依時代先後的順序,說明璧形器的發展概況。

一、新石器時代晚期玉璧
新石器時代晚期,玉璧已經是紅山文化、良渚文化、齊家文化的重要品類。但是因為區域文化的緣故,各地的玉璧造形並不完全一致。

東北地區的紅山文化,有單體玉璧,也有上下相連的雙聯璧和三聯璧。它們常見的特徵是外形並不圓整,有的還呈現方圓形的輪廓,而玉璧內外緣都琢磨成扁薄的刃邊,使玉璧表面微微隆起,成為紅山文化玉璧的特色。

位於東南地區的良渚文化也是盛行玉璧的地區之一。此地的玉璧個體大,內孔較小,器形顯得十分厚重。由於良渚文化玉璧採去角成圓法製作,玉璧外緣也不圓整,內孔常有管具鑽孔所留下的旋磨痕跡與喇叭孔現象。

位於西北地區的齊家文化,擁有單體圓璧和多璜聯璧二種類型。此地的單體圓璧有的形體大、內孔小,造形與良渚玉璧近似,有的則是內孔大、璧面窄的形制,器表常有片狀工具切割的痕跡。此外,齊家文化地區還盛行以多件玉璜連結成圓璧的造形,更是此一區域文化的特色。

二、商周玉璧
商代採用旋轉切割法,從環狀玉料裡製作出來的璧形器,有凸唇璧和片狀玉璧二種形式。凸唇璧也呈圓形,但是孔壁向上、向下延伸,在內孔周邊形成二圈立體狀的突出,因此又稱為「凸緣環」,是商代特有的造形。而片狀玉璧是從凸唇璧上下兩邊分剖開來的產物,它與凸唇璧一樣,表面都有旋轉切割法所產生的環狀弦紋。此種片狀玉璧具有圓形的輪廓和圓形的內孔,造形承襲自新石器時代晚期,並且向後延續到各個時代,其「內圓外圓」的形式,即成為玉璧的基本特徵。

雖然商代的片狀玉璧沒有刻意雕琢紋飾,但是到了西周以後,各代玉工都在玉璧的表面上雕琢當時流行的紋樣,使造形相同的圓璧產生各種不同的時代風格。

三、春秋戰國玉璧
春秋戰國的玉璧是在商周時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,它們一方面維持了片狀玉璧「內圓外圓」的傳統形狀,另一方面則在片狀玉璧邊緣,附加若干裝飾,使玉璧的造形出現較多的變化。在傳統圓璧上,各時期的玉工按照所處時代的先後順序,在玉璧表面上雕琢虺龍紋、雲榖相雜紋、榖紋、蒲紋等各時期紋飾,由於此時期以大型管具切割玉璧的外廓,因此玉璧的形狀極為圓正。

在出廓紋飾方面,春秋晚期至戰國的玉工常以圓璧為主體,保留圓璧內孔的心料,透雕龍、鳳等紋飾,製成璧心鏤空璧;或是在圓璧外側保留部分邊料,製作單一或對稱的透雕動物,成為出廓璧的樣式。

到了戰國晚期,在皇親貴族盛行厚葬的風氣之下,產生許多專門用於殮葬的玉璧。這些喪葬璧大都以青碧色的玉料製作,形體大,表面雕琢榖紋、蒲紋或多組獸形紋飾,在同期的玉璧中自成一格。

四、戰國晚期至漢代玉璧
戰國晚期以後,玉工延續以前的發展方向,將傳統圓璧的造形變化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。首先,在璧心鏤空璧和出廓璧方面,春秋戰國的透雕動物紋,呈側面或正面等單一角度的形象,到了戰國晚期至西漢,則改成平面立體化的動物紋飾。有的玉璧甚至不用規律性的紋樣作裝飾,直接將圓形的璧面透雕為螭龍或鳳鳥等動物紋飾,產生鏤空璧的新形制。其次是到了戰國晚期和西漢時期,有些玉璧以配角的姿態出現在其他的器物上,像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鳳紋牌形玉佩,整體以透雕技法製作,風格精巧華麗,其中一側透雕一個側面鳳鳥,昂首挺胸,立於圓璧之上。

生動的鳳鳥與圓整的玉璧形成對比,卻也產生雙腳交互跨步,轉動圓璧的感覺。
除此之外,同時從南越王墓出土的玉獸首銜璧和龍虎並體玉帶鉤,也將玉璧和象生動物結合,讓這二件器物在實用的功能之外,還有豐富的趣味供人玩味。

到了東漢時期以後,富有吉祥意義的文字開始融入玉璧的造形設計之中,這些玉璧的形體大,玉質佳,「吉祥」、「延年」、「宜子孫」等詞語,透雕在出廓紋飾或圓形的璧面上,產生文字璧的新形制,是東漢時期特有的器物。

玉璧從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,以貴重的品類存在於各個文化裡,到了商代以後,玉璧的形制變化日趨豐富,但是我們只要能夠掌握各朝代的製作工藝與紋飾風格,即可分辨各朝代璧形器的特色。下周將以璜珩演變為主題,介紹弦月形器物的遞變過程。

TOP
TOP
電話聯絡 線上客服